中国画工笔人物作画步骤

   由于创作先有个构思构图问题,写生也有个起稿布局的问题,这些都属于创作方法的问题,所以这里我们仅从技法的角度出发来谈作画步骤,并提出每一步骤的要求。
   定稿
   就是制作的底稿,古代称为“粉本”。工笔重彩人物画底稿,无论是对初者还是造型能力极强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底稿有的是用铅笔,有的是用毛笔,但都要求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凡画面出现的所有形体,都要画得细致精确。切不可认为底稿不关紧要而在勾勒设色时来修改。底稿不具体,不精确,形象不生动,以后的程序就很难进行了。古人把画好底稿叫做“九朽一罢”,即是说定稿是煞费苦心的事,决不能马虎。底稿要求画得精细肯定,形体结构准确生动。所谓精细肯定,就是线条表现的形体要每笔交待清楚,不能含糊。比如衣纹,哪笔在前哪笔在后,要清清楚楚。所谓准确生动是指造型的严格而言。如头面、手、脚还可以画出它的立体效果,以便着色时心中有数。因头面、手、脚结构复杂,变化细致,不比衣纹和其他形体,只取大的气势就行了。所以底稿要尽可能把形象的精神气质画准确生动。但我们决不主张把底稿画成明暗素描。忽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表现规律,如果这样就会导致异端。另外,底稿的线要尽可能做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以便过稿落墨时胸有成竹。
   过稿落墨
   过稿就是考贝,这也是一道很细致的工序,不可草率从事。要求考贝得精细准确,线条一定要轻,以看见为度。当然考贝精细又不同于底稿的精细,因为还有落墨一环,铅笔考贝太细,容易弄脏画面。
  
   如果画幅不大,造型较熟练的人,也可不用铅笔过稿,而直接把画纸蒙在底稿上进行勾勒。古人也常常采取在底稿上沿线扎孔漏粉的办法,然后再根据色粉道勾线,所以古人把底稿叫“粉本”现在一般都不采用了。
  
   过稿后,稍作修改即行落墨。落墨就是用笔勾勒,这一环很重要,《六法论》中讲的“骨法有笔”的原理,都要求在勾勒时体现出来。一般要求做到用笔准确、流利、生动。笔气连贯,线条既有变化呼应,又有和谐统一的整体气势。在墨色的浓淡轻重变化方面,也要求符合表现规律。总之,用笔用墨应达到白描的要求,既富有造型上的体积感、质量感、空间感等表现力,又富艺术的节奏感,韵律感等装饰美。这一点因在第三章已谈得比较详细,这里就不赘述了。
   打底色
   在打底色之前,应该设计一个小色稿,把大体色调和色块关系定下来。为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应该多作几种小色稿,最后选定一种,作为设色时的参考。小色稿虽不具体,但有整体气势。往往出现正稿画完之后,反而觉得不如小色稿的整体气势好,这就要根据小色稿来高速色彩关系。
  
   有了小色稿,打底色就有了参考的依据。所谓打底色,就是用墨或色进行渲染,表现形体的凹凸、明暗关系,以加强形体的立体感、质量感、空间感;表现形体之间的色彩关系,以加强色调的对比统一效果。
   打底色时一定要预想到罩色后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打底色一般根据形体的凸明凹暗、远虚近实的原理,渲染时即采取凸浅凹深,远淡近浓的方法。古人有以“三白”(额头、鼻梁、下颏)衬“三庭”(即三停)的面部着色法,就是根据凹凸关系总结出来的经验。
  
   打底色除了根据凹凸、明暗关系施用墨或色的浓淡外,还应根据形体各部分色彩冷暖关系注意色彩的性格。比如眉眼的暗处、唇颏间、两颊等处的冷色,或者光光照映的暖色等,在打底色时就要基本上表现出来。
   总之,打底色这一步要求把色彩造型的效果基本上表现出来;大体色调关系也要表现出来,并注意不同民族、年龄、性别、阶层的人的肤色差别。
   着色
   着色就是在打底色的基础上进行罩色。因底色较薄而轻,再用较鲜而浓的色彩罩一次或几次,就显得厚重了,达到工笔重彩的设色要求了。这里说的鲜而浓,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色色求鲜,失去对比,反而显得不鲜了;色色求浓,把底色覆盖了,透不出底色的效果,反而显不厚重了。所以罩色要以呈现底色为度。
  
   头面罩色,要注意“三庭”的变化和区别。额头的颜色在赭朱色中要稍偏黄,面颊稍红,下颏宜赭灰,颈部色宜浅些。嘴唇、面颊的红色也不宜过重,应与整个面部色彩和谐。耳的色彩也宜偏红,与两颊外侧的冷色形成对比。
   手、脚的色彩,比头面简单些。用色的鲜明程度不要超过头面。
  
   衣服用色,视对象和需要而定。一般说来,无论深色和浅色,其变化程度都应比头面简单些。如果处处工细,平均对待,则显得平淡,形象反而不突出了。
  
   须、发、眉的染色和罩色,一般多使用花青加墨。但以赭墨主,其效果更佳,黝黑而红亮,与脸面之色,既对比又协调。凡须、发、眉着色时,应注意与肌肉的衔接,不要截然分开。
   眼睛着色,要特别注意眼珠、瞳孔和眼白的色彩冷暖对比,一般眼珠、瞳孔的色彩偏暖,同时,眼睛着色还应注意要色、水饱满,不能焦燥。
   总之,着色这道功夫,重点在于加强形体的质量感。一个形体,如果体积感和质量感都增强了,空间感也就增强了。
   加工整理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它的会务是调整色和线的关系,加强形和神的完美。如果是用“勾勒”的方法,那么,最后这次“勒”的工夫很重要。用笔要生动、流畅、有力;无论勒色线或墨线,都不宜比线内的色过分深重,以免形成“框框线”。
  
   如果采用综合着色法,一定要把相互的关系调整好。把重要的部分再加强,而其他部分就相应地减弱了。假如处处加工,毫无重点,反而收不到“提神”的效果。所以加工整理,要注意整体,抓住重点。
  
   在重点加工整理过程中,脸面又是重点中的重点。特别是眼和嘴,传神与不传神,跟眼和嘴的关系相当大。往往由于眼睛和嘴角的一点细微变化而影响神情的生动与准确,所以前人把加工整理脸面谓之“开脸”。把加工整理眼睛谓之“开窗”。“开脸”、“开窗”关键在“开”,开得好就豁然亮堂,神彩奕奕,开得不好,就暗然失色,情败神衰。
   总之,最后加工整理,要取郑重态度,要反复研究后再进行,切不可信手为之。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写意人物画白描写生的方法步骤

下一篇:写意人物画的作画步骤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