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画法解析(完)

  (五)《1978·凤阳“大包干”》

  

  在创作中,我们不能被固有的表现形式所束缚,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借鉴其他艺术种类中的优秀元素。在作品《1978·凤阳“大包干”》(见图)中,我用白色处理人物后面的芦苇,前面的一只粪筐也涂以白色与芦苇相呼应。这种表现手法有着承前启后、突出主体的作用。为了表现好为求生存不断抗争的农民形象,我参考了米开朗琪罗的大量雕塑作品。由此,画面中的群像呈现出历史感和厚重感。

  (六)《李鸿章与金陵机器制造局》

  

  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历史资料。这一难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当时历史状况的客观了解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定位;二是要根据图片资料进行创作,不能随意杜撰。创作一幅历史题材人物画就像完成一项大型工程。在创作《李鸿章与金陵机器制造局》(见时,我几次到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实地观察,查阅了能够找到的所有资料。在作品中,我借助对天空中变幻翻卷的云的表现,抒发自己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感叹。

  七、结语

  以上是我向大家介绍的一些自己所使用过的技法、技巧以及部分材料的用法,基本上都属于实用类型。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技法、技巧与绘画材料越来越丰富,而且分类复杂、相互融合。庞杂的技法犹如沧海般浩大。在这里,我只能取一瓢饮。在创作中,我们面对技法和材料也不必贪多,够用就好。在从生活中得到感悟,再落实到画纸之上的过程中,画家对个人情感的表现十分重要;而对技术与材料的表现能力的掌控,也是决定作品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有些感受不是绘画所能承载的,或许诗歌与音乐可以对其表现得更好。而从技术与材料的角度出发,到生活中寻找灵感,也不失为创作的可行之路。我一向认为,创作是通过技术、技巧来表现人类的审美、智慧与文化。所以,技术不是目的,而是我们的创作工具。我们需要称手、称心的工具来为自己的创作助力,增添新奇的效果,也让创作的过程充满意想不到的乐趣。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工笔人物画画法解析(16)

下一篇:工笔人物画画法解析(14)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