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构图的取势

  “势”在山水画的构图中很重要,所谓“势”,即“往来顺逆”,是一种形象的运动感。在形象上,势有欲高者,欲下者,有仰势、俯势,也有奔腾飞跃之势。如看山,有的其势亲人,有的其势惊人,种种不一。有人将构图称为“置陈布势”,说明势在画中的重要,构图时必须注意到“势”在形象变化上的作用,如明代顾凝远在《画引》中说:“凡势欲右行者,必先用意于左,势欲左行者,必先用意于右。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

  山水画构图的取势

  王夫之在《船山遗书》中提到:“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显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这是指作品的“咫尺千里”,不仅要透视上要处理得当,还必须画出它的“势”,否则,只能像一幅死气沉沉的地图。古画论中有“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说话。“势”在对象的表面,生动而有节奏的体现对象的形式感。

  山水画构图的取势

  势与透视的表现有关,有些景物,通过透视,表现出它的气势。如“山欲高,仰视之”。但是,必须注意,画准了透视,不强调画中的“势”仍然不算好作品。有些山水画对透视关系并不十分强调,可是所画“丘壑有奔腾之感”,这是因为画者能强调取势与写势,能抓住山的生动而有节奏的形式感。

  山水画构图的取势

  一幅山水画若“布势”得法,就使山川之势,蜿蜒如龙,成险绝之势。群峰星罗棋布,仰俯高下,错杂中仍能气脉贯穿,呈现出力感、动感和画外有画的感觉。山水画的“布势”要因情立体,因体成势。

  山水画构图的取势

  “取势”是决定构图成败的关键,亦是是构成山水画形式美的视觉着眼点,所以在构图时应把“取势”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山水画的“势”是一种倾向性运动,构图时就要把握住这种倾向,如华山的自然形象是一种向上的、动的“势”,使人对之有“峭拔”“嵯峨”的动感。在构图上能把握住这种“势”,也就抓住了华山的大形式美和主要特征,在表现时尽量去突出这种形式美特征。

  山水画构图的取势

  构图时除抓取自然景物本身的“势”外,要善于运用对比、互衬的手法,间接地显示其动势。“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山水画中的景物布置巧妙,可以对比出山的“势”。山与山之间的形式变化,山与树之间的遮盖掩映,山间的弯曲小路,空白的不固定空间,甚至画中的题款用印都能在构图的巧妙安排下互相对比,互相衬托,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势”。

  山水画构图的取势

  山水画创作中,把握全局可以说是构图“布势”的重要一环,只重局部的变化而不顾整体就会失“势”,失势的作品就不会生动,不生动就不会感人,而且会影响主题内容的表现。尤其作大幅山水更是要以把握全局为关键,以“得势”为主。山水画的创作,只有在一开始构图时把握住全局,把“势”取好,才能使下一步的笔墨处理能“自始至张望,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使物形之间、笔墨之间能贯气,如“山中有龙蛇”,使山水画更生动,形式变化更丰富,也能更增加美感。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张伟平《山水画基本画法》

下一篇:怎样出枝,画树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