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 17

   (八)《云峰翠裹》的创作
   原画用日本生产的镜片创作,以泼彩山水画法描绘庐山夏日风光。画中巍峨挺拔的山峰重重叠叠,绵延起伏,苍翠欲滴,峰峦之间白云如潮,随风涌动,一片精巧的古式楼阁远远地掩映在青山白云之间,将画面点缀得格外活泼典雅。作者充分运用了泼彩山水明快艳丽的艺术效果,表现出庐山夏日群峰尽染的秀丽景象。
   泼彩山水画法是,先将颜料在小碟中调至所需要的色相及浓度,然后泼洒在画面上,利用其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体结构,再利用色彩渗化的形迹和肌理效果,用笔整理、补充成为完整的作品。因此这种画法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往往需要根据色彩落纸后的既成效果,灵活地调整画面。但是泼彩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并不是盲目地在纸上乱泼色彩,作者必须对画面的艺术形象有所构思,什么部位泼什么色彩,怎样泼,需要达到什么效果,以后整理成什么形象,心中都要有所准备。其次,色彩泼到纸上,也不是毫无节制机械地任其流淌渗化,而必须从不同颜料的性能出发,对其流淌及渗化作用加以引导和控制,比如一些不需要渗化的部位,可用另一张吸水纸将周围的水分吸去,或用熨斗、电吹风等工具辅助,使局部快速变干,需要让色彩继续渗化扩散的地方可以用水冲 (将水泼洒在色彩的晕迹上,将色彩冲开,使其继续向周围扩散,而色彩被水冲淡)。或者用水接(用笔蘸水在色彩晕迹的边沿晕化,引导色彩继续扩散,使晕化的色彩在新的水迹上渐渐减淡)。泼彩时画面用色可以有所变化,根据画面需要形成不同的色差,如果感觉某些局部一次泼的色彩不够浓烈,或需要加强色彩变化,还可以泼第二次、第三次,但必须掌握技巧,不能造成画面斑驳狼藉或溃漫无度。
   对于这幅画的创作,作者运用深远法处理空间关系,自前山遥望远处的群峰,将空间推得很远,使画面浩瀚开阔,层次分明。泼彩先从右边的主山开始,再依次泼左边的山和右上角的山头,注意有色相的变化和明暗深浅的差别。画面中下部有的地方以水冲色,如左边的山的下部,有的地方以色冲色,如右边的山腰以黄色冲绿色,有的地方用水接,如画面下部左、右山峰之间的云。而山的顶部则控制色彩渗化,并应其自然的形态用笔整理出山势轮廓,使其清晰分明。
   构图大体定形之后,开始用笔整理山体结构、皴点加强山体质感,再添加松树、补充较淡的远山。具体画法可参考前面介绍的没骨画法。审视画面,觉得近处过于空旷,用墨在右下角画出半壁山崖,加上苍劲的墨松,使画面构图更加平衡稳定,空间层次更加丰富。这里松针为金钱松画法,与前面介绍的水草形松针画法不同,呈扁圆的团状,四面出针,用笔坚挺,显得苍健有力。
   最后收拾画面,添加点景楼阁等。楼阁先用淡墨勾画,再用赭石复线、染屋顶,显得淡雅活泼,更加衬托出山色苍翠。

   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 17

   宋文治作品《云峰翠裹》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写意山水画技法 (1~28)

下一篇:王时敏的《山水》2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