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民族传统工艺:广东刺绣

(酷画网欢迎你来到民间艺术栏目,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kuhw.com)

  

  刺绣在民间多为妇女所作,故又称为女红。4000多年以前的先民己用五色绣制衣服。据《尚书》记载,益稷帝舜命禹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崇彝,藻火、粉米,黼黻,缔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这是刺绣之始的记载。此时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衣画而裳绣”。到了周代,又有“绣绩共职”之记载。两汉时,我国民间刺绣己具有很高的水平。至唐代,己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甚为盛行。

  南海刺绣,即现在统称为广绣己十分闻名。据唐代苏鄂在《杜阳杂记》所载,永贞元年(785年),广东南海贡卢眉娘,年14岁,纤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其品题章句无不具点。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卢眉娘》更作了详细记述:“唐时南海多奇女子,……若卢眉娘者,巧于刺绣,皆古今绝奇女也。眉娘生而眉绿细长,人以眉娘呼之。唐顺宗初,南海贡奇女即眉娘,时年十四,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而点划分明;又能以五彩丝一缕分为三缕,于掌中结飞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象,外有执幢捧节之童,不啻千数。其盖广一丈,重三四株,自煎灵香膏傅之。顺宗叹其工,谓之神姑,因令止宫中,日惟饭胡麻二合。元和中,宪宗赐金凤环以束其腕,知眉娘不乐宫掖,遂度为女道士,放归南海,乃赐号逍遥大师。”这一生动记述反映了当时广东刺绣的高超技艺水平。

  南海刺绣,是广绣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已甚盛行。今与苏(州)绣、湘(湖南)绣、蜀(四川)绣齐名,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广绣又称粤绣,包括广绣(以广州为中心)和潮绣(潮州为中心)两大派系,各具特色。广绣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及其四乡、南海、顺德、番禹等市县,绣工多为广大农村妇女,但以男工为精,女工次之。广绣以技艺精湛,构图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线平整光亮,纹理清晰,金银垫绣立体感强,富丽堂皇等独特风格在我国刺绣艺术中独树一帜。《广东新语》载古时广绣还“有以孔雀毛绩为缕,以绣谱子及肩袖口,金翠夺目,亦可爱,其毛多买于番舶”。

  佛山刺绣在清代中期己盛行,并设有行会“锦绣堂”,供奉华光大帝为祖师。经营刺绣的店坊多在佛山镇内朝观里、长兴街两处。民国初期,刺绣行因慕上海顾氏刺绣之盛名,佛山刺绣又别称佛山顾绣。抗日战争前,朝观里以经营神功会景产品为主,长兴街经营嫁娶寿袍产品为主。佛山刺绣以清代后期至民初最为兴旺,有大小商号20多家,朝观里有大德、永泰、锦泰、永新、合德昌、广德新、梁合隆等,长兴街有福兴隆、锦隆、元新、华隆、陆汉周等店号较著名。男工以刺绣屏画、人物、鸟兽画面为多,清末民初有百人左右,至民国26年(1937年)男工大部分转业,此时佛山刺绣以女工为多。此外,各经营刺绣店户除雇请名师及男女工到作坊设计、制作之外,多以发给镇内家庭妇女或南海、顺德、番禺县农村妇女加工,兴旺时有3000~4000人之众。抗日战争(1937~1945年)期间,尤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出口刺绣品大减,销路受阻,佛山刺绣业极为衰落,全镇仅有6家,从业人员不足20人。建国初,长兴街有永祥、祥记、永华、新中、明新和朝观里的大德等6家,从业者27人。1956年全行业合营成立了佛山市刺绣合作社,1958年与华侨机绣社合并成立佛山市华侨刺绣厂,以后几经分与合,最后佛山市刺绣品由佛山市绣品工艺厂经营,后因发展机绣品生产需要,刺绣品(主要是古装戏服)从绣品厂分出划归今玩具总厂生产与经营。

(责任编辑:酷画网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中国四大名锦之浓艳粗犷的的“壮锦”

下一篇:中国的“四大名锦”之南京云锦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