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课程(1):关于篆与刻

   篆文有许多种类,如大篆、小篆、篆、鸟篆以及摹印篆等等,所谓摹印篆,就是篆隶之间的一种字体,把圆转的篆文,部署到方的印章上去,在不违反篆文的原则下,使它如何适应方形的型体,也就是说,怎样把圆的变成为方的,这种字体,就成摹印篆。

篆刻课程(1):关于篆与刻

   (摹印篆、缪篆、小篆的体势差别)

   来楚生先生这里所说的“摹印篆”其实包括了汉印的缪篆,秦汉两代(秦代只有15年,相对简短,篆隶转变主要在汉代完成),中国文字处在从篆书向隶书进行转变的关键时期,篆书的圆转、舒展慢慢变成了隶书的方正,平直,这个关键时期,人们创造了一种适合将圆转的篆书进行“隶化”转为方正而方便入印(印面多是方正的)的文字:秦叫摹印篆,汉叫缪篆。

篆刻课程(1):关于篆与刻

   (不同的文字体系)

   篆书的形式很多,又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印式。文字体系中战国的古玺文字,秦代的摹印篆,汉代的缪篆、殳篆、鸟虫篆,魏晋的悬针篆,唐宋以来的叠篆,《说文解字》体系下标准的小篆等分别均有对应的印式,在“印外求印”理论指导下,商周的甲骨文、金文文字、石鼓文字、战国的泉布文字、秦汉的碑版文字,权诏文字,镜铭文字、封泥文字、砖瓦文字又对篆刻用字取资又有拓展。因此,学习字法、篆法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统称“识篆”,这个过程相对难度较大,但真要入门,却是必须做的课程,如邓散木先生在他的《篆刻学》(人民美术出版社版)中所说的那样:“摹印家必须以识篆为先务”。要学篆刻,第一件事就是“识篆”。初学者“识篆”具体的方法可以先从《说文解字》入手:1、通学《说文部首》540部;2、通学《说文解字》9353字,其根本原则还是从标准的小篆入手,其他相关的篆书字体,最开始不要求掌握,但要注意多接触,多认识。

篆刻课程(1):关于篆与刻

   (王福庵和他写的说文部首局部)

   关于篆,做好三件事,即识篆、写篆、习篆。“识篆”是认识篆字,“写篆”是不仅认识还要会写,“习篆”是将这些篆字写得好看,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刻,当然指把印面不需要的内容刻下来,但也并不是指简单的冲与切,具体的冲与切的刀法,我们放到“刀法”一节里再说。那么,对于篆刻,最终发展到“印从书出”之后,其实就是“把需要入印的内容把自己掌握的篆字用自己风格的写出来并进行艺术处理,然后放在一方印里用自己熟练的刀法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起作用的还有印人其他印外功夫所带来的审美能力对印面效果的影响。所以,篆刻说到底,是一门相对较复杂的艺术,并不是“查查字典,把字弄到印面上,刻出来”那么简单。

延伸阅读:

标签:篆刻

上一篇:篆刻课程(2):关于铸与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