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李苦禅

  李苦禅画师的艺术体系是中华文化体系所孕育而生的,他的体系告诉我们:“中华美学乃是世界之最高度的美学。”这种美学思想的灵魂流赋于书画艺术的神躯,直令中国书画艺术犹如浩浩长江,奔流千载而无一刻息止!近百年更是惊涛澎湃而奇峰峻起。
   一、李苦禅画师六十年来一向认为“利器之学,中不如西,而审美之学,西不如中。”展望今后世界画坛,中华美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人品画品统一观。他认为“艺术乃真美善之物,人格不佳其心无真可言,流于书画多生虚伪与浮华。惶言美?而非至美难以臻于善境。”他说:“美极而善,可教化于世,近世称为美育。故凡谈美术之画品皆不可离开人品。”“不过,近世乃风云多变之秋,艺坛口倡人品德行者非止一二,而言行如一者却有限;戏行讲戏德,医界言医德,文人言文德,武行倡武德,无德无以言道。‘黄帝内经’云:‘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故人品之道重在行而卑于佩。孔子也说过,他开始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后来却‘听其言而观其行了!’足见人品画品统一不易,一言行一致尤为不易。”
  三、妙得天籁,与天同契。他认为作画当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最后达到苏东坡讲的“厌于人意”“合于天造”的境界;即来于自然,融于心中,流于笔端,复归于自然的“返朴归真之境”“天籁自鸣之境”,这样,艺术自然心与古会,心与天会而“与天同契”了!“与天同契”乃是他在艺坛首创的观点,他认为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四、古为今用,写自家胸臆。他一生力倡学艺要敬祖爱国,不忘优良传统与先人的艺术成果。同时也力倡古为今用而反对摹习不已,陈陈相因。比如他在抗战岁月,每借青藤、八大山人之笔墨,怒发胸中民族浩然之气,曾随意泼洒作“大官风顺图”题云:“有乳为母金为爷,、奴颜婢腿三世节。励公戏作。”以斥汉奸。抗战胜利后又画一“丑官图”题云:“千里来坐官,意的在何焉?无非黄金与美人,余外清风及云烟!”以讽刺大发胜利财的“千官”。不难看出,两件丑官图皆与其师白石大宗师的“不倒翁丑官图”师承有迹,却完全是自家肺腑,自家须眉——寓时代风云于八百年笔墨之中(按:写意画至少有八百年的历史传统,故云“八百年”。)方能与其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写生为本,意象为要。他一向赞同齐白石大宗师的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更进一步阐发道:“大写意既不追求极目所知的表象,也耻于非目所知的抽象。而是要求以意为之的意象。”因而他认为没有大量写生(主要是速写)的基础功夫便没有综合、变形、夸张、取舍——创造意象的资格。他的身教言教明确指出:多画速写,在速写里体会大自然,自然创造自家的意象,“下笔便与众不同。”
  六、以小见大,画外求画的章法。他常讲:“一幅大写意画魄力如何,先不在于笔墨而在于章法。”章法“要里出外进,大开大合,造成冲突矛盾而又令其统一。虽画有限而意无穷。这是画外求画的办法。只在画里求画乃是小家子气,如前清的‘如意馆’那班御用画家,几乎都是在画里找画……”他多次启示后人要从大宋的“马一角、夏半边”中体会马远与夏二位大师是如何以一隅一角来展示无限浩宇的。
  七、运墨五色具的色彩观。他认为古代文人画大师之作多是完全以墨作成,有设色也是极少的辅助作用。他认为水墨可以在宣纸上运出极为丰富微妙的变化效果。“墨用好了,自可产生丰富的色彩感——由目及心的色彩!”而全然靠色悦目之作易流于浮华。同时他也认为,时代习尚在变,如画多用色,当以大块笔墨“镇住”,尤当以“笔墨法”笔笔写成。间或可借鉴金碧山水与壁画的色彩关系,方可既适应一些现时观众的爱好,又不失写意应有的格调。齐白石大宗师之作即如是。他本人早年在国立艺专西画系专攻过油画,也自创过“金碧重彩写意画”。所以有如上见解自非“闭关自守”之见了!
  八、“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这是李苦禅画师的名言。他一向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方绘画是画出来的。我们比西方高一筹:在世界画坛上首先发明“融‘结果美’与‘手段过程美’于一体”并由此而发明了“融‘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是我中国;而书法艺术同绘画艺术的结合便是这一伟大变革的契机。中国大写意画笔笔寓有书法艺术的丰厚笔趣,又良性反馈于书法本身,则书法中平添画意,自是不同凡响,别开生面。因此,他从青年时代直至去世前六小时,除了生病、坐日本侵略军监狱与“文革牛棚”之外,几乎一直不停地悬臂练书。他说:“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什么叫大写意和写意美学了!”
  九、不可胸无点墨,要有广博的学识修养。他一向讲,中国是了不起的文明古国,文化极丰富。因此中国历代大书画家多非专职画家,他们大多具有多方面的修养,甚至文武双全;他们仅是露其修养之一方面——或书或画,或诗或文,都极高超!如苏东坡、徐青藤便是典型者。他指出,只单打一画画是小道,需知画之上比它高的是书道,书道之上是诗,再加上一层次是音乐,最高层次——大道乃是先贤的哲理:老庄、禅学、“易”学与儒学。因此,要想使自己的书画高,就须在高层次的学问上下一辈子功夫。他常讲,没有哲理头脑、文学素养与书法修养的书画家笔下永远高不了。李苦禅画师本人的作品后面,正是那博大深厚的国学知识修养与同西方艺术一贯持比较态度的治学精神,在滋育驱动着他的艺术生命。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国画大师黄胄笔下的驴

下一篇:徐渭《鸢图卷》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