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00幅世界名画--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作品显示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法国 1830年 油画 260×325厘米 卢佛尔博物馆

  《自由引导人民》恐怕是西方绘画中最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它的形象被制成各种印刷品、邮票、钱币 ,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有的时候因为太常见了,我们反而模糊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其实,它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仅因为像介绍中常说的,是一张典型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而且也在于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现代社会最核心的政治主题:自由与人民。

  这幅作品的创作充分 反映了1830年法国革命的背景。《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画面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周围硝烟弥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谁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站到场面,战死的人、受伤的人、冲锋的人,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如同身临其境看到现场一样。不过,难免有观众会问,为什么现实中会出现这样一位坦胸露怀的女子形象呢?这就要谈到德拉克罗瓦的浪漫气质了。

  他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长着希腊雕塑般的轮廓,穿着朴素古典的衣着,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画家将他本人也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枪。这种将自由女神与反抗人民组合,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号召力。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德拉克罗瓦(Delacroix 1798―1863)1798年出生于一个外交官家庭。17岁时,进入画家格朗的画室学习,后来进入美术学院。1822年,受到籍利柯《美杜萨之筏》的影响,画了著名的《但丁之舟》,描绘但丁与维吉尔乘小舟游地狱,受到罪恶之河中种种幽魂的困扰,其凄厉与阴森之情令人惨不忍睹。1824年,又以巨作《希阿岛的屠杀》令人瞩目。从而成为浪漫主义绘画运动的主将,与以安格尔为首的古典主义相抗衡。此后陆续推出《萨尔纳塔帕尔之死》、 《十字军进入耶路撒冷》、《马利诺・法利罗的死刑》等令人惊心动魄的浪漫主义巨作,把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绘画的光荣推到了顶点。

  在法国大革命的多次反复中德拉克罗瓦坚定地站在共和主义一边。他用绘画做武器,为实现共和、争取民主和自由而战斗。《自由领导人民前进》,便是他这种理想的体现。在着手画这幅面的时候,他在给哥哥的一封信中谈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 “我正着手画一幅现代题材的作品――《街垒战》 (即《自由领导人民前进》)。我虽然未能为祖国的自由而作战,但我至少要用绘画来为祖国争光!

  高清下载地址:https://www.kuhw.com/download/mjyh/2020-12-21/6030.html

延伸阅读:

上一篇:前1000幅世界名画-阿尔弗雷德·西斯利(Alfred Sisley)作品《塞夫尔桥》欣赏

下一篇:前500幅世界名画-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 《水仙》(Narcissus))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