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宣纸:亟待发扬光大

宣纸作为我国文房四宝中的珍品,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素有“纸寿千年、墨润万变”之称。拥有一批海内外知名“老字号”品牌和驰名商标。1915年泾县宣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1979年、1984年和1989年泾县“红星”宣纸荣获国家质量金奖,1999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8月泾县宣纸又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目前已有5家企业被批准为原产地域保护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宣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3年底,泾县宣纸业,包括书画纸、宣纸加工纸在内的生产企业达125家,其中冠名“宣纸”的企业49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年产宣纸1000吨、书画纸4000吨,年销售收入1.6亿元。形成了一个以“红星”宣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泾县的宣纸业却进入了相对的徘徊期,据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总经理佘光斌介绍,目前,“红星”牌宣纸,虽然占到了整个宣纸产量的半壁江山,但利润却在逐年下滑。国外的销售市场主要在日本,由于受到当地“和纸”的冲击,价格只有过去的一半。在国内又受到浙江、四川等地的价廉量大的“富阳宣”、“蜀宣”的挤压,加上本县宣纸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低价倾销,使原本就不大的宣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从企业自身来看,今年已进行了职工身份置换的改革,但因企业有保密技术专利等原因,至今没能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宣纸的原料来源于泾县,但由于原料的生产加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致使许多原来从事原料生产加工的农民纷纷放弃种植而外出打工,从而造成原料的紧缺,这都直接影响到了宣纸的质量和生产规模。

面对宣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如何振兴我省所拥有的“国宝”,企业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当地政府虽然制定了《泾县振兴宣纸、宣笔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将扩大宣纸的产量和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实现统一制桨的目标,但缺少具体的相关扶持政策去落实。

近日,我省部分经济学家来到泾县调研,就宣纸如何可持续发展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对企业产权研究颇多的我省经济学家倪学鑫、宋宏认为,作为我国最大的宣纸生产企业―――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有其品牌优势和产量优势,是引领宣纸业振兴的龙头,但国有独资体制如同一扇陈旧的“大宅门”,困扰着企业的发展。虽然该企业有保密技术专利的必要,但从国外经验看,类似的企业实行多元产权结构的股份制比比皆是。目前企业职工身份的置换为产权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政府要扶优扶强,积极鼓励企业抓住机遇,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可利用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商业银行共同参与进行国企改革,建立一个国有控股、个人收购部分产权的股份制企业,对表现突出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可实行奖励股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逐步改变目前企业产权单一的状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企业要做大做强,产品的创新迫在眉睫,高档宣纸的需求有限,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发出具有现代气息的系列新产品,去创造需求,引领消费。

合肥工大刘志迎教授说,宣纸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政府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做好原产地的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下功夫培育原料生产基地,明确农产品及经济林免税办法,以此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种植加工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强化以“红星”为主品牌的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加强“红星”商标权保护,依法打击假冒等商标侵权行为,保持“红星”品牌竞争优势。

安徽财大副教授张庆亮对宣纸企业在销售方式上过于单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宣纸有品牌优势,可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实现网上交易。这样,不仅扩大了销售渠道,而且通过网站也宣传了自己,这有可能扩大潜在的消费群体。

长期研究宣纸发展历史的专家曹天生提出,可以通过深挖宣纸的文化内涵,结合本地特色优势,开发出以宣纸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文化工艺品、珍藏品等。由于宣纸生产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手工制作,因此加快宣纸的开发,加紧宣纸新工艺的研究,是摆在企业面前的迫切任务。工艺技术的领先,就是最好的保密。同时,可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打造“文房四宝”,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古墨

下一篇:墨锭

最新文章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