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程

对照原帖找差距――临米芾《苕溪诗帖》

前段时间,我搁下黄山谷的大草,一头扎进米芾的行书,每天临上两个时辰。细细品味后,对米芾行书有了一点个人的拙见,写来与读者共同探讨。《苕溪诗帖》是米芾的重要作品之一,为米芾书游苕溪的诗作...

王献之――鸭头丸帖

王献之行草书。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l...

李建中行书《同年帖》

《同年帖》(见图)亦称《金部帖》,是李建中写给他的朋友“金部同年”的一件信札,文乃托其朋友照顾他的子婿。此帖系纸本,行书,纵31.3厘米,横41.4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临习《蜀素帖》

一、米芾及其《蜀素帖》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

怎样临习《神策军碑》12

总之,《神策军碑》是柳公权奉旨所书,故其不敢有半点懈怠,将其一生勤学善思之积累表现一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神策军碑》是柳公权一生中最大的辉煌,其晚年之作无出其右者。因而,简...

临习智永《千字文》

一、智永与其真草《千字文》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人,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世称“永禅师”。相传40年不下楼,书《干字文》八百...

怎样临习《神策军碑》10

五、《神策军碑》的风格特点纵观《神策军碑》全帖,其独特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使人一望便知是柳公权的手笔。其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瘦硬通神,刚柔相济。《神策军碑》中...

临习索靖《月仪帖》

《月仪帖》传为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是章草名帖。我们今天见到的是《邻苏园法帖》拓本(左图为拓本局部),纵32厘米。《月仪帖》为书信文例,按月令书写。但传至今日,该拓本已缺四至六月,计18页。...

颜真卿书裴将军诗刻石的发现

1956年秋,我在莱阳专署参加文物工作座谈会。会上,有莱阳县政协主席张可玉先生提示:民国初年,他在莱阳城上学时,在大街上见到一位卖笔的老人,拿着题有颜真卿名款的《裴将军诗》拓片,标价五块银元一份...

怎样临习《神策军碑》11

3.峻峭险劲,静中求动。《神策军碑》用笔以方为主,兼施圆笔,再加上其出锋之撇、捺、钩、挑等爽健之锋芒,故其峻峭之势随处可见,如右图中“泉”、“之”、&l...

浅析米芾作品中长撇的写法

长撇的写法。陈思《书苑菁华.永字八法详说》云:“掠一名分发,今称为掠,何也?论曰:掠乃徐疾有准,手随笔遣,锋自左出,取劲险尽而为节。发则一出运用无的,故掠之精旨可守矣。夫掠之笔趣,意欲留而必劲。...

郑文公碑书法临摹

一、关于《郑文公碑》《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名《郑羲碑》、《郑道昭碑》。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郑道昭为纪念...

临帖心态调整四法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书家以它为日课。以期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初学者更是以它为基石,以期厚积薄发,技进乎道。可在临帖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即拿到一本字帖,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写之后,有...

《集王圣教序》临摹1 序言

《圣教序》的由来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

《集王圣教序》临摹4 折和钩的规律

折和钩的规律1、方折的写法道理同楷书,但比楷书直接而平实,切笔后侧锋重带(速度较快,不能用楷书的慢速,更不要挑出多余的角),切忌调整中锋再写折,那样会浪费时间,也影响效果。2、圆折...

《集王圣教序》临摹6 笔画替代规律

笔画替代规律笔画替代是行书区别于楷书的重要特点之一,行书书写比楷书快而简便,所以必然要以少代多,以短代长,以直代曲,以简代繁。掌握这一规律为我们实现由学习楷书顺利向学习行书转换带...

《集王圣教序》临摹8 按笔及提按转换练习

按笔及提按转换练习学行书,掌握提按及转换技巧比楷书更重要,提笔写的线条飘逸轻盈,按笔写的线条沉着遒劲,两者都是表达行书美的,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提笔写能做到快而不浮,按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